时间: 2022-10-10 08:34:46 来源:雅安日报
郁郁寡欢,不愿意跟家长、老师交流,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……从小听话懂事、朝气蓬勃的孩子,到了青春期,怎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,家长百思不得其解。
面对青少年自伤,家长的内心会有很多情绪变化,震惊、内疚、焦虑、烦躁、愤怒、怨怼……非常想要倾尽全力帮助孩子,却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孩子的自伤行为,怎么做是有用的,怎么做是错误的。
工作中的王冬
王冬与参与讲座的孩子们合影
然而青少年为何会伤害自己?自伤行为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?面对青少年自伤,我们该如何应对?怎么做能为他们提供帮助?精神医学领域如何看待和处理自伤行为?青少年如何学习用健康的方式来应对不良情绪?
10月10日是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,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,《雅安日报》记者对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一科主任王冬进行专访,听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些建议,让他为家长朋友支招,应对青少年深陷抑郁症困扰。
记者:近年来,出现了一些自伤自残的青少年,他们为什么会伤害自己的身体?
王冬: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,似乎被困在痛苦的迷宫里,在一次次寻找出口的路途中,被荆棘划得满身伤痕,期待被理解,期待被帮助,却仿佛被毒哑了嗓子,无法说出来。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是存在的,在青春期达到顶峰。存在自伤行为的孩子,往往会被贴上心理不健康的标签,也让家长、老师、同伴忧心忡忡、不知所措。
记者:你平时接诊的患者中,类似的孩子主要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?
王冬:我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,每天愁眉不展,不愿出门,也不跟父母聊天,沉迷于手机游戏,一提起学习就生气……父母压力也非常大。接诊之后,孩子的母亲再次单独来到精神科诊室,焦急万分,尽显疲惫,仔细向我们讲述女儿的生活现状。母亲对于女儿的表现很不理解,也很无奈和无助……她希望我们帮她想想办法,尽快让女儿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。
记者:类似的情况普遍吗?
王冬:儿童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精神心理疾病,像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多。根据中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—2020)》,受抑郁情绪困扰的青少年高达24.6%。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6—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.5%,其中抑郁症占2.0%。
记者:一旦患上抑郁症之后,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?
王冬:深陷抑郁症困扰的孩子,他们的生活可能停滞不前,学业可能被迫暂停,父母可能被拒之千里……面对孩子们的处境,父母备受煎熬,但却时常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疾病的阴霾。
记者:除了向专业医生寻求药物和心理治疗等帮助外,作为父母还能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呢?
王冬:办法还是比较多,我归纳为以下几点:
第一,学习正视孩子生病的事实。
孩子的任何身体不适都会牵动父母紧张的“神经”,尤其是当被告知孩子患了抑郁症时,相信很多父母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。“我的女儿很阳光,怎么可能会得抑郁症” “他想要什么我都满足,怎么会抑郁”……然而,每个人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,没有绝对的幸运儿。
拒绝或否认现实并不会改变事实,只有先接纳现实才能更积极地改变。父母选择回避或无视孩子生病的现实,并不会加速孩子的康复进程,还可能加重孩子的自责和内疚。比如有的孩子看到父母过分担心、难以接受,他会认为自己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负担,可能会隐藏或掩饰自己真实的抑郁情绪或想法,不愿意对父母表达任何抑郁有关的情绪,只报喜不报忧,从而影响了对孩子真实病情的判断,也影响了孩子和父母的亲密沟通。
第二,学习接纳孩子的感受。
抑郁症的孩子会有很多不良情绪或感受,比如闷闷不乐、无聊、压抑、痛苦,甚至悲观绝望,也会感到疲惫不堪。现实是,即使孩子生病了,很多父母也可能会否认孩子们的感受,“生活条件这么好,有什么可郁闷的”“天天玩游戏,哪里看着像抑郁,都是装的”……但是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,他们会感到不被理解,困惑,甚至愤怒。
如何更好地接纳孩子的感受呢?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技巧。
首先,全神贯注地倾听。在有机会跟孩子沟通时,最好有安静的环境,放下手机,关上电视,放下手上的工作,面对面真诚且耐心地听孩子讲,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。不要一心二用,看似在听,实则心在别处。请相信孩子的判断力,他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心不在焉,可能会因此关闭和父母沟通的心门。
其次,用适当的话语回应孩子的感受。可以用关心的态度,以“哦……”“嗯……”“原来是这样啊……”等来回应他们,有助于孩子谈话时理清思路,认识自己的感受,更有机会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。
举个例子:
孩子:我真不想写作业,好累。
家长:看你玩游戏挺带劲儿的。
谈话结束……
如果换个方式,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:
家长:嗯!
孩子:今天上了一天课,还参加了体育考试。
家长:嗯。确实很辛苦。本来抑郁也还在恢复中,但你一直坚持学习,已经非常棒了。我们先躺会歇一歇。
孩子:嗯,但我还是得想办法完成作业。
……
最后,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。抑郁症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发脾气,摔东西,甚至自残和自杀等让人担心的表现。在一定程度上,他们也是在发泄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情绪。儿童青少年不像成人那样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,可能会用上述行为做出反应。作为父母,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。当孩子讲出这些话时不会更伤心或难过,而是感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。
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时,会感到自己被尊重。就像有人理解我们的痛苦和不易时,就会更容易忍受痛苦,并且会更积极地应对困难。因此,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,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。
第三,学会赞赏孩子。
孩子生病对整个家庭都是巨大的挑战,原本相对平静的生活有可能变得硝烟弥漫。受抑郁症的影响,孩子会有很多负面情绪和想法,可能变得挑剔任性,如果父母对抑郁症不了解,就可能无法理解孩子的这种表现,误以为孩子多了不少坏习惯,结果导致双方矛盾增多。另外,抑郁症本身也会使孩子自信心下降,自责,甚至觉得自己拖累家人。因此,父母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对于深陷抑郁症的孩子来讲格外重要。
赞赏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。用描述代替评论,可以描述你所看见的,也可以描述你的感受,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语。
举个例子:父母看到孩子完成作业并收拾了房间,可以对孩子说“我看到你写完作业,把书本都放在书架上,还打扫了房间,在你的房间我感觉很舒服。”
此外,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,建立融洽愉悦的家庭氛围,这些都有助于抑郁症的康复。
孩子遇上抑郁症就像人生出现了一个岔路口,但家永远都是最温暖的港湾,父母也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。尽管路途艰辛,只要我们愿意慢慢尝试和练习,在帮助孩子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也能收获沿途的风景,终能拨开云雾见天晴,帮助孩子重回健康的生活和学习。
记者:学生自我管理方面,你还有什么建议?
王冬:希望孩子们学会情绪管理,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。
本报记者 周代庆
审稿:程普 白雨锶
责任编辑:夏天
来源:雅安日报 日期: 2022-10-10 08:34:46
编辑:夏天
北纬网 博天堂ag的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: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(18980172300)律师
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yarbs#beiww.com(请将#替换为@) 举报电话:0835-2350262 17781610663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-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